今年4月底,我公司與巴中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建立的四川首個市級交通運輸領域碳中和研究中心——巴中低碳交通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將在全省率先開展“雙碳”目標下的前瞻性關鍵技術研究。交通是產生碳排放的三大重點領域之一,減碳潛力巨大,5月18日,四川日報對“公司公路水運節能‘碳’索”進行專題報道。
精準計量 讓低碳交通有標準
相關數據顯示,全國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約占全社會碳排放總量的12%,而四川省交通運輸碳排放占全省碳排放總
量的17.5%。為強化技術支撐,推動交通運輸綠色發展,2021年底以來,我省醞釀組建全國首家交通運輸領域低碳技術專門研發機構——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將聚焦低碳交通規劃設計理論、低碳交通建筑材料和施工、交通低碳運營和智慧管控等關鍵技術開展研究并實施產業應用,按“1+N”模式進行規劃布局,“1”指由省交科院牽頭聯合有關單位共同組建實驗室,“N”是形成多個科研平臺,各組建單位的研究方向不一。
公司總經理助理梁瑤介紹:公司提出將開展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監測標準體系與目標解析研究,通過研究,我們要提出一套監測標準,對“雙碳”目標下交通運輸各領域的碳排放進行精準計量。目前,國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碳排放計算,參考的是水電站建設計量方法,而水電站是固定點位建設,公路鐵路則是線形建設,其計量方法應有所不同;再則,一些邊界還需要理清,比如,交通建設中常見的水泥,其碳排放量納入生產環節還是使用環節計算,需要界定。對于精準計量,國家也有要求,今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提出要建立省、市、縣的溫室氣體計量系統,由核算轉換為精準計量。
我公司研究擬根據交通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在不同階段,分別尋找代表性場景實測,并通過分析、推演等,得出一套方法學,建立起交通運輸碳排放的統計、監測、核算標準及體系,“比如,建一座橋產生多少碳排放量,套入一個公式,乘以橋的長度就能得出。”
該研究需要一個“試驗田”,巴中低碳交通研究中心應運而生。將以實現成果轉化為目標,打造巴中市乃至全省重要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平臺,探索建立市級層面交通精準計量體系,在巴中打造試點示范項目,比如“零碳”服務區、“零碳”客運樞紐、“零碳”碼頭等。
公路建設 著重全生命周期減碳
隨著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山區公路減碳負碳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基于BIM+GIS的交通數字孿生智慧減碳管理系統等應運而生,公路建設領域的減碳技術研發已經蓬勃開展。
公司副總經理李杰介紹:四川交通進行了不少嘗試,為減碳技術探索奠定了基礎。四川交通建設任務重、養護項目多,在再生技術、溫拌技術和排水瀝青路面等方面多年探索,取得了不俗成效。比如,內宜高速養護工程、川九路改擴建等工程應用了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在常溫下就能拌和生產混合料,無需加熱,大大節約燃料和減少排放,累計節約礦產資源約10萬噸、節約燃料約1000噸;成都繞城、隆納、廣甘等多條高速公路養護工程中運用的就地熱再生技術,可廢物再利用,將原路面的舊瀝青混合料100%循環利用,減少碳排放40%左右;雅西高速路面養護工程、汶馬二級路改建等項目,應用了溫拌瀝青技術,生產每噸混合料可減少燃料消耗約25%,碳排放減少了30%以上。
在全生命周期理念下,公路建設的減碳,從單一技術創新向綜合性能考量轉變。近日,天眉樂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出爐,該項目起于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經眉山市到達樂山市中區,全長90余公里,是又一條6車道+8車道的高標準高速公路。選線時,公司充分考慮了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影響因子,比如隧道,建設期碳排放少、但運營耗能多,路基建設時支擋結構等碳排放多,但運營后邊坡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最大程度減碳;并結合“智慧高速”打造,開展全天候通行研究,保障高速公路在極端天氣條件下的通達性,以減少擁堵帶來的碳排放。
智慧管理系統,正成為減碳的利器。據不完全統計,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每年因內業工作消耗的非生產性投入(人工、耗材、食宿等)金額不低于20萬元/公里。正在建設的沿江高速寧南至攀枝花段,其最遠的施工分部到攀寧公司單向車程約6小時。按傳統管理方式,項目5年建設期預估將產生約7萬卷紙質檔案、1400噸紙質資料。而采用“數字檔案管理系統”,將99%的文件“轉化”為電子文件,效率成倍提高,交工即可實現檔案驗收,可節約非生產性投入超2.5億元。該項目日前獲得交通運輸部批準,成為全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唯一的“單套制”試點項目。
同時,公司正在積極推廣應用裝配式施工,讓橋梁、擋墻、抗滑樁等變“現場建”為“現場裝”;大力推廣施工設備“油轉電”,將施工現場的機械由柴油動力改為電力動力……更多減碳探索正在推進。
綠色水運 推動交通運輸“公轉水”
省交通運輸廳提出發展“綠色水運”,其中一大重點就是持續優化運輸結構,充分發揮水運低碳比較優勢。對于水路運輸本身的節能降碳,挖潛正在深入。長江上游、岷江樂山至宜賓段,81公里的航道整治段正在建設,創新性地提出了“綠色生態”整治理念。而岷江綠色生態示范航道正由我
公司負責勘察設計。
公司副總經理郝嶺介紹:岷江航道整治是岷江水電綜合開發工程的內容之一,項目全部建成后,將讓長江“黃金水道”上延至成都平原經濟區腹地,岷江可常年通行3000噸級貨船,對于四川水運發展影響深遠。岷江樂山至宜賓段涉及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進行航道整治的81公里段落不可避免將實施工程建設,設計人員開展生態航道科研,減少大開發、大建設,從多個方面著手,科學系統地解決工程實施與生態之間的矛盾。比如,通過生態選線,避開珍稀魚類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在具體的工程措施上,著力弱化筑壩影響、營造水生生境、修復采砂坑,讓航道通航與生態保護實現協同;在魚類活動的重點位置,應用生態型航道整治建筑物,拋筑適宜魚卵附著的生態型魚巢磚等。公司已將《雙碳目標下山區河流船閘裝配式結構關鍵技術研究》《航道整治工程生態效應評價與設計參數研究》《山區河流生態低碳型航道整治建筑物研發》等科研課題擺上案頭,以突破更多水運綠色低碳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