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四川日報》以《闊步走在“蜀道暢”的大道上——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企65載風華正茂》為題,整版報道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建企65年發展歷程。
闊步走在“蜀道暢”的大道上
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企65載風華正茂
國道318線折多山路段
德昌至會理高速公路
岷江犍為航電樞紐工程
理塘至稻城亞丁公路
“經天路圖”在遂渝高速擴容項目中的應用
65載,于時間長河不過短短一瞬,在廣袤的巴蜀大地上卻發生著巨變:平原阡陌縱橫、遠山路網密布、水上貨船組隊,曾經的“蜀道難”已變成“蜀道通”,正邁向“蜀道暢”!
65歲,于人生而言已步入老邁,但剛剛度過65歲“生日”的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時光正好、風華正茂。
回眸看,65載歲月,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走出了一條發展壯大之路:從單一的水運工程設計院,到綜合性交通勘察設計單位,再到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的現代工程咨詢企業;從不足百人的技術隊伍,到發展為擁有140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的現代公司;從“九五”初期年產值幾百萬元,到“十五”時期的年均產值幾千萬元,再到企業產值突破10億元大關,各項指標不斷刷新。
回眸看,65載歲月,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作為巴蜀大地交通發展的先行者、參與者、見證者,始終置身于四川交通發展巨變之中,歷經三次轉型,奮楫爭先、砥礪深耕,不斷贏得新蛻變,不斷書寫新華章。而今,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闊步走在“蜀道暢”的大道上,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貢獻力量!
三次轉型,不斷蛻變
規模能級實現跨越式發展
春回大地,“最美國道”318線又吸引了大量自駕游愛好者。高聳入云的群山、幽深的峽谷、廣袤的草原、清澈見底的河流,沿途壯麗的景觀引人入勝,徜徉其間,風光無限。
如果說,20世紀50年代建成的川藏公路南北線(國道318線和國道317線)打通了從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蜿蜒延伸的“天路”;那么,進入21世紀,川藏公路南北線提升改造工程的實施,則為沿線群眾鋪就了一條致富之路。
憑借川藏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國道213線川主寺至郎木寺公路等國省干線重點項目,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實現華麗轉型,以過硬技術和后期服務口碑,贏得了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項目業主及項目沿線干部群眾的信任,實現了從“專注水運”到“水陸并舉”的蝶變。
此次順利轉型,為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接下來的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后十余年,交通運輸在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行官”地位愈加凸顯,四川公路水路交通投資逐年攀升、高位運行。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抓住機遇,守正創新,乘勢發展——
主持設計打造“四江六港”水運體系,為四川打造綜合立體交通極提供有力支撐;深耕公路市場,在高海拔、高寒、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地區的公路測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誕生了包括理塘至稻城亞丁公路這樣的行業標桿;提前布局信息化建設,成功打造四川省唯一、由交通運輸部認定的BIM技術應用行業研發中心……圍繞交通運輸打造全產業鏈技術咨詢服務,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從傳統勘察設計向全生命周期技術咨詢轉型發展,成為以水運、公路工程勘察設計為主,規劃、咨詢、監理、檢測等專業齊頭并進的綜合性勘察設計單位,再一次實現自我躍升。
2019年3月,為主動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按照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的統一部署,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完成轉企改制,構建現代企業制度體系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開啟了建設全國一流現代工程咨詢企業的新征程。
轉企改制,邁向現代工程咨詢企業,“第一步”很關鍵。2020年以來,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鋪開網絡、拓展市場、抓攬項目,經營業績屢創新高,三年來累計實現營業收入近25億元,較前三年增長近40%。
業績佐證——
公路業務大幅增長,承擔了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經眉山至樂山高速、遂渝高速擴容,以及自貢至永川、金口河至西昌等25個共計約1500公里的高速公路前期勘察設計項目,實現由聯合體成員向獨立牽頭中標轉變;先后承擔廣西賀田高速巴田段、梧樂高速宜東段、G60線滬昆高速富源至麒麟段等項目。
水運業務蓬勃振興,承擔了渠江風洞子航運樞紐工程、岷江東風巖航電樞紐工程、岷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一期)、金沙江向家壩庫區航道建設工程等120余個水運項目,市場份額持續鞏固,其中,牽頭中標沱江自貢段航道等級提升工程(二期),打破在航電樞紐工程設計中只能承擔船閘設計的困局。
監理業務持續增長,承擔綿遂內鐵路地勘監理,成功進軍鐵路監理市場;中標G549線九龍至稻城公路監理項目,在高海拔地區超特長隧道監理方面取得新突破。
檢測業務大步向前,新取得交通運輸部“橋隧專項”和“水運結構甲級”檢測資質,承擔了一批特種外委原材料、高速公路交竣工驗收和監理試驗室、橋隧專項檢測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項目。
新興業務打開局面,承擔S218線鹽邊縣城至安寧工業園公路EPC項目,提升了整體經營業績;首次將水利業務拓展至鐵路領域,獨立承擔成渝中線高鐵和西渝高鐵安康至重慶段鐵路項目行洪論證;水環境治理市場有新突破,牽頭承擔錦江繞城閘壩建設工程,首次承擔升船機設計。
打響企業“技術品牌”,參與“世紀工程”廣西平陸運河工程建設,參與成汶高速龍門山超特長隧道設計,承擔大跨度雙層橋面鋼箱拱橋結構的內南高速羅龍長江大橋初步設計,不斷攀升新高……
緊隨時代潮流,以創新促發展、以創新迎巨變,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在三次轉型升級中不斷蛻變,企業規模能級實現歷史性躍升和跨越式發展。
創新驅動,培育人才
大力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2022年12月,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正式掛牌入駐天府永興實驗室。這是全國第一家政府主導、企業聯盟,致力于交通運輸領域碳中和技術研發的研究中心。在首批亮相的核心成果中,由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自主研發的BIM“經天路圖”軟件引發關注——顛覆傳統的設計方式、可視逼真的三維建模、安全可控的技術系統,吸引了眾多業界人士的目光。
作為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首批參建單位之一,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聚焦解決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圍繞交通設計減碳、建設降碳、運營節碳三大研發方向開展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有效助力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建設發展。
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有著四川省唯一、由交通運輸部認定的BIM技術應用行業研發中心,依托這一研發中心,該公司圍繞交通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創新開展BIM+GIS數字化應用,研發國產自主可控設計軟件,推動實現勘察設計無紙化,大幅提高設計精度和效率,這一科技成果獲得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22年,在“經天路圖”上已有66家注冊企業,170個在線項目聯通2000余人次參與。BIM+GIS數字化技術成果在德昌至會理高速公路勘察設計階段試點應用,通過優化線路方案,降低橋隧比,全線近80公里高速公路累計減少橋梁3.3公里和隧道0.7公里,實現綜合減碳12.8萬噸。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科研制度,大力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持續激發創新活力。
參與組建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與巴中市交通運輸局聯合成立巴中低碳交通研究中心,完成路面結構研究中心和川渝內河港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企業級研發平臺組建,獲批設立“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逐步擴大研發平臺規模能級;依托研發平臺和科研項目,初步形成了BIM技術、特殊橋梁、高原隧道、路面結構、內河港航、綠色低碳6支科研團隊,匯聚形成以高原山區公路設計建造技術、內河港航工程技術、BIM+GIS應用、綠色低碳公路為主要方向的研發體系,科研團隊和研發體系逐步壯大。
數據顯示,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主編、參編34部標準制定、獲得329項知識產權授權,在核心期刊及以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逐年穩定遞增,先后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19項,其中一等獎4項;獲得勘察設計獎97項,其中一等獎24項。豐碩的創新成果,奠定了公司在行業領域的競爭優勢。
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著力培養行業領軍人才,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
2022年,第25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名單公布,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橋隧青年科創團隊榜上有名。這是一支平均年齡僅33歲的年輕團隊,設計了多項橋梁與隧道重大工程項目,多次參與自然災害搶險救災。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這支團隊的成員已擁有百余項各類專利,牽頭負責了十余項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主編完成多項四川省地方標準并發布實施。
類似的高端人才團隊在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還有很多。這些年來,該公司圍繞人力資源發展規劃,以“3+N”(即“一規劃、一方案、一導向、多平臺”)作為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抓手,多角度、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深入實施“雛鷹行動與卓越工程”,建立健全人才培養體系,組建近300人的各層級人才庫,先后培樹了“天府卓越工程師”“天府科技菁英”“交通運輸青年科技英才”“四川工匠”“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省公路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優秀人才。
技術人才隊伍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目前,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已超300名,占總在崗職工數的51%以上。
“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人才隊伍的成長壯大,為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闊步向前提供了有力支撐。至今,該公司已持有公路行業和水運行業等18項甲級資質和市政工程設計等16項乙級資質,業務涵蓋規劃、咨詢、勘察、設計、工程監理、試驗檢測、項目管理、科技研發等交通運輸全產業鏈技術咨詢服務;完成8000多公里高速公路、12000多公里國省干線公路勘察設計工作,160余項勘察設計成果獲國家和部省級獎勵;擁有四川省唯一、由交通運輸部認定的BIM技術應用行業研發中心,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鎖定目標,鍛造一流
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2023年1月6日,“川渝內河港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揭牌,這是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繼BIM技術應用行業研發中心、路面結構研究中心、巴中低碳交通研究中心之后成立的第四個研究中心,也是該公司水運業務板塊第一個企業級研發平臺。
該中心的成立,標志著有60多年內河水運工程測量設計技術基礎的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吹響了塑造水運技術品牌新形象的“進軍號”——將圍繞山區河流航運開發重點領域進行科技攻關,研發一系列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科研創新成果、總結形成一套山區河流港航建設優勢技術,在專業領域繼續保持領先水平。下一步還將申報認定省級工程類研發平臺。
今年一季度,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不斷收獲著創新“果實”:
1月,由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設計的省內首座八車道高速公路隧道——G5京昆高速擴容成綿段馬鞍山隧道實現貫通,公司引入BIM+GIS技術搭建隧道設計施工協同信息化管理系統,替代傳統監測手段與管理平臺??萍假x能,馬鞍山隧道左洞、右洞較計劃工期分別提前120天、150天貫通。
3月,在中國公路學會主辦的“智能建造與數字化平臺建設發展論壇暨交通BIM協同創新共同體年會”上,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研發的“經天路圖”國產自主設計軟件正式發布,全面助力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轉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春節后上班第一周,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召開2023年專題工作研討會,會上提出的目標任務個個不低。在公司管理層看來,這些目標任務雖說有一定難度,但“跳起摸高”仍可以實現,“跳起摸高”的“底氣”,正來自公司不斷增長的技術實力、不斷培育形成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拼搏進取的企業凝聚力。
謀定而后動。在邁向“現代工程咨詢企業”的道路上,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制定了“三步走”發展路徑——到2022年,核心業務形成差異化技術優勢,拓展業務初步完成業績積累,省內一流工程咨詢企業地位持續鞏固;到2027年,水運、公路交通領域集成服務模式基本成形,水環境、市政等業務板塊市場占比明顯提升,建成西部一流工程咨詢企業;到2032年,形成水運、公路、市政、環保并駕齊驅的業務結構,技術服務特色鮮明,市場影響全國知名,業主口碑行業領先,建成全國一流現代工程咨詢企業。
謀定的既是新一年的開局,也是未來幾年的新局——
對“一流”的定義更為具象化。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明確,大力推進企業運營模式、制度體系向全面市場化轉型,著力塑造“一流產品服務、一流科技創新、一流人才隊伍、一流企業治理、一流黨建引領”,加快建設西部一流工程咨詢企業。
新的突破點確定:以智慧交通和綠色交通為著力點推動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深化研究,努力在低碳交通領域走在前列、贏得先機;推動數字化業務,尋求突破式增長;加快從單純的勘察設計業務向提供綜合性全過程咨詢服務轉變的步伐,跳出傳統的經營方式、生產組織模式、技術管理框架,提前適應戰略創新型業務發展,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戰略定力更堅定:咬定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實施“深耕四川、開拓西部、放眼全國、關注海外”經營策略,鋪開網絡抓經營,主動出擊拓市場,努力“做大”企業規模,提升發展能級。深入實施“一體、兩核心、三拓、五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做大做強雙向發力,向西部一流現代工程咨詢企業邁進。
“一體”。以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覆蓋為目標,整合規劃、咨詢、勘察、設計、監理、檢測、養護、運營等產業鏈環節,形成支持建、管、養、運全過程的一體化服務能力。
“兩核心”。堅持將水運、公路工程咨詢作為核心業務,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三拓”?;诠窐I務基礎,向市政工程及城市綜合交通(樞紐)領域拓展;基于水運、環保專業優勢,向水環境領域拓展;基于水運專業優勢,向水利領域拓展。
“五驅動”。把研發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品牌營銷能力、運營管控能力、資本運作能力作為重要驅動力。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站上新起點,擁抱新時代,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正謀求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