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青春之火·建時代之功”,四川省直機關舉行五四青年節主題活動,來自四川省直機關各部門、各系統的優秀青年代表用集體唱歌、演講、現場訪談等方式,分享他們堅定信仰、矢志拼搏的生動事跡,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袁松在活動中分享青春故事。
科創賦能興橋隧 青春力量擔使命
我與交通科技的青春故事
袁松
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隧道與地下工程設計分院院長、入選2021年度四川省“天府青城計劃”天府科技菁英,作為負責人帶領橋隧青年科創團隊獲第25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2021-2022年度四川省青年文明號集體。
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科創賦能興橋隧、青春力量擔使命。
袁松演講現場
2008年5月12日,一場超級地震襲擊了四川汶川,一時間山崩地裂,第一時間搶通生命線公路就是交通人的責任與擔當,因為沒有通道就沒有希望。當時正在實習的我,說一點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同事們的感召下也投身到了抗震救災的工作當中。這一組照片都是我們公司同事拍攝的,面對此情此景,我深切感受到唯有科技創新才能建設更加安全的道路。
袁松講述2008年“5·12”汶川地震記憶
2009年,我剛參加工作接手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在汶川設計棚洞。什么是棚洞?這些現在看來再正常不過的結構,在當年因為沒有標準,設計需要摸著石頭過河,這對于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來說那是真的難啊,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就在我很焦慮、很無助的時候,省交通運輸廳科研立項支持了棚洞的研究,這是我第一次與交通科技結緣,也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工作當中。
袁松介紹明洞與棚洞的作用
有了科研的加持賦能,我高質量完成了設計任務,建設了大量的明洞與棚洞,保障了公路的安全。正當我感到有點小驕傲的時候,新的挑戰又來了。
高位崩塌掩蓋了洞子、巨型落石砸壞了結構,這是山區公路面對的最大威脅之一。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壞了,該怎么辦?還敢不敢再做設計了?
再次得到部省級重大科研項目支持后,我們開始潛心試驗研究,不斷優化結構、提高抗沖擊性能,為洞子性能的提升做好科技支撐,逐漸找回了設計的信心。
2020年,我們設計的明洞再一次面對嚴峻的考驗。這一次不是一兩個石頭的掉落,而是整片山體的垮塌,面對這樣的險情,我們第一時間派出了同事趕到現場,一個電話打回來:“安全!”。這兩個字,讓我懸著的心也就放了下來。人員安全、洞子安全,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袁松介紹山區公路面對的威脅因素
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如果能匯集廣大青年的力量,那將會實現1+1大于2的效果,2017年我在公司發起成立了橋隧青年科創團隊,我們堅定的做服務重大戰略工程的先行者、做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的逆行者、做實踐胸懷國之大者的踐行者。
團隊搭建了平臺,創新在廣大青年中深入人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主編了全國首部明洞與棚洞設計的地方標準,填補了行業空白,解決了當年困擾著我的難題。團隊在科技成果、人才培養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去年獲得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的表彰。這就是團隊的力量、青春的力量!
袁松與團隊的共同記憶
對于交通人來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這是國之大者;在四川加快建設交通強省,建設有韌性的、安全的公路,這是省之要事。我們唯有不忘初心、拼搏奉獻,高舉科創大旗;牢記使命、精心設計,繪制交通藍圖,才能共同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四川篇章。
一路走來,交通科技創新一直伴隨著我的成長,給我帶來的成長感悟就是: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期待與青年朋友們共同書寫新時代的青春榮光。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