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勘察設計協會公布了2023年度四川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項目評定結果,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共有32個項目獲獎,其中,8個項目榮獲一等獎!
工程勘察與巖土項目
一等獎
市政公用及交通工程項目
一等獎
工程建設標準及標準設計項目
一等獎
一等獎項目簡介
項目一:廣安港新東門作業區一期工程地質勘察
廣安港是四川水上交通中“六港”之一,是廣安—南充—廣元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川東北經濟區第一個現代化港口,也是川東北經濟區規劃中最大、最便捷、綜合交通成本最低的一個港口。新東門碼頭是廣安港的中心碼頭,屬二類河港建設,建設規模為6個1000噸級泊位,設計年吞吐量集裝箱7.8萬標箱、件雜貨121 萬噸,散貨50萬噸,液貨30萬噸。碼頭位于富流灘航電樞紐庫區,地形地質水文環境較為復雜,存在砂泥巖互層邊坡坡率取值、黏性土低邊坡坡率取值、細粒土庫區塌岸等巖土工程問題。項目組采用地調、鉆探、坑探、物探、原位測試、試驗、專題研究等綜合勘察手段,高效完成各項勘察任務,勘察質量優良,施工開挖揭示地質與勘察成果高度一致,為本項目的順利建設和良好運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項目二:國道215線巴塘竹巴籠至得榮二龍橋公路改建工程
(中咱至二龍橋段)地質勘察
項目全路段路線里程共165.19公里,全線共設隧道4840米/3座,大中橋梁1908米/14座,小橋58米/3座,道班養護工區3處。項目跨高寒和干熱河谷區氣候,區域內地形地質環境復雜,處高寒和干熱河谷區,生態環境脆弱;受金沙江活動性斷裂、地層多樣、地形變化大等多種因素影響,不良地質類型多,巨型、大型不良地質體發育,勘察設計難度極大。公司結合自主研發的外業調查系統與遙感解譯,有針對性地對重要工點進行重點勘察和研究,采用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InSAR)、無人機傾斜攝影、瞬變電磁開展對大型-巨型滑坡體的勘察。針對干旱河谷區干旱少雨、坡體干燥等的特殊氣候地理環境,常規電法等物探因地面干旱造成接地不良等缺陷,采取瞬變電磁法(TEM)、輔以面波法及超聲波法對得榮隧道進行全斷面探測,取得較為理想的地質信息,為干旱河谷區隧道勘察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徑。項目建成后成效顯著,帶動了項目所在區域的發展,產生了較為突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項目三:G544線川主寺至九寨溝縣城段災后恢復重建工程
ZT1合同段地質勘察
項目路線起于九寨溝縣城中田山村附近,沿白水江、白河而上,經新華村、黑河大橋、二道橋村、止于隆康橋,與川九路相接,路線全長32.926公里。項目區位于高山峽谷地帶,處于Ⅷ度高烈度地震區,地形地質條件復雜,不良地質現象多發,公路沿線自然保護區多,控制因素多;同時,沿白水河路基受河流侵蝕,路基受損嚴重?!?·8九寨溝地震”后原來較為脆弱的地質環境遭到進一步破壞,地質勘察工作難度大。項目組結合公司自主研發的外業調查系統移動版,采用無人機高空攝影輔助地質調查、鉆探、物探、取樣測試等綜合勘察手段對項目區的地質條件進行詳細勘察研究。對震后高位危巖、高位崩塌的災害鏈進行專題研究,對特大型滑坡平面及深部位移進行長期監測研究。本項目在對地質條件進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大挖大填,因地制宜打造沿線風景,做到自然成景、生態修繕的效果,實現了綠色、安全、生態的目標。
項目四:嘉陵江川境段航運配套工程勘察設計工程測量
項目測區位于四川省境內,河道全長534公里,上起嘉陵江廣元鐵橋,下至黃帽沱(川渝交界處),包括航道整治、馬回船閘改建工程、支持保障系統建設。本項目測量內容包括控制測量、航道地形圖測量、水文測量。為確保本項目基礎資料精度,針對項目特點,平面控制測量全部采用GPS靜態觀測,保證平面控制的精度;高程控制測量采用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代替四等水準測量,既節約了時間,又能保證測量精度;陸域地形圖采用無人機激光雷達航測,既能獲取高清晰、大比例尺、高現勢性的影像資料,而且更加直觀地反映測區的岸線、建筑、特種地物地貌等;水下地形圖采用無人船多波束掃描儀,利用無人船自動航線規劃功能以及毫米波雷達自動避障功能,可實現航道數據感知全自動智能化,極大提高水下地形測繪效率及精度。固定水尺測量采用河道水位監測系統,臨時水尺采用水位自動記錄儀。無人機航測和多波束掃描儀是我公司在航道測量上的首次聯合應用,為后續航道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撐。
項目五:若爾蓋縣阿西鄉牧場至松潘縣黃勝關鄉國營牧場段公路
大修工程施工圖設計
G213線若爾蓋縣阿西鄉牧場至松潘縣黃勝關鄉國營牧場段公路是交通部規劃的8條西部大通道之一,是甘肅、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區南下的主要通道。項目服役環境惡劣、生態脆弱、優質路面材料缺乏,交通量大且重載車輛多,路面病害類型多且發展嚴重。設計團隊為處治路面嚴重開裂和唧漿嚴重等病害難題,首次采用橡膠瀝青封層防開裂封水技術和創新性地開發了一種帶有縱向排水系統的倒裝式基層瀝青路面結構。針對原路材料缺乏、生態脆弱的特點,率先采用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面對高原高寒地區嚴峻的氣候條件,創新性地使用防凍修補技術、抗老化開裂新材料。研究應用 “區域、區間、工點”三級保通方案,確保工程順利推進。通過一系列原創設計,成功解決了高原高海拔、繁重交通、生態環境脆弱、材料缺乏等難題,為郎川路成功大修奠定了基礎,對同類公路設計和施工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鑒意義。
項目六:樂山五通橋經犍為(高鐵站)至沐川快速公路五通段
(樂宜高速五通橋收費站至S104)五通岷江特大橋
五通岷江特大橋為樂山五通橋經犍為(高鐵站)至沐川快速公路五通段項目的控制性工程,是針對既有岷江橋改擴建而設計,屬于樂山市重點工程項目。橋梁技術標準為一級公路兼顧市政功能。橋梁全長1138m,新建寬度30.5~32m,主橋采用95m+170m+95m預應力砼特大跨連續箱梁,引橋采用30m和40m簡支T梁。主跨跨徑位列全國同類型橋梁第二。該橋的建設對完善五通橋區路網結構,改善區域交通壓力、保障人民群眾出行安全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項目七:G0511線德陽至都江堰高速公路B2標段施工圖勘察設計
德陽至都江堰高速公路為G5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和G4217成都至昌都高速公路的聯絡線,已列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公司大力推行標準化橋梁設計,成為當時川內首條用標準化上部結構同時上跨、下穿多條鐵路和高速的高速公路項目。該項目是國內首創在互通區以橋梁下穿高鐵的高速公路,同時也是國內第一條高速公路互通上跨高(快)鐵路,創新小間距并行快速鐵路、高速公路的限制條件下成功布設樞紐互通的高速公路的典范。項目實施為區間過境交通提供多路徑選擇,對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提升成都門戶樞紐能級,增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輻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八:公路排水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
《公路排水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系統地總結了多項科研課題在路面結構和材料組成設計、施工工藝、施工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等方面的成果。該指南彌補了省內排水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標準的空白,提高了排水瀝青路面的設計、施工質量和檢測水平,踐行了國家道路“安全、綠色、經濟、耐久”的建設理念,延長了路面使用壽命,增強了路面抗滑性能,降低了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依托指南的編制,團隊共獲實用新型專利6項,發表科技論文13篇;編制國家級工法1部,相關地方標準1部,參編行標1部?
除以上一等獎獎項外,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參與的眉山工業大道 (東坡區南段 ) 新建工程地質勘察、省道216線綿埡至梅雨段改建工程地質勘察等8個項目獲二等獎;G0511線德陽至都江堰高速公路地質勘察、邛崍至高何至蘆山公路(邛崍境)災后恢復重建工程地質勘察等16個項目獲三等獎。